加工定制:是 | 品牌:固德力安 | 产品型号:分表计电 |
云平台:环保用电云平台 | 厂家:力安科技 |
企业环保用电监管系统-环保用电设施分表计电系统治污设施分表计电根据企业的生产和治理工艺,分别对产污设施和治污设施安装采集设备,利用传感技术实时收集设备工况数据,再将数据用无线方式传输到后台监测系统平台,实现对企业总用电量、生产设施用电量、环保治理设施用电量的24小时不间断全过程远程监测,这样一来便可以根据三个用电量相互间的比对,掌握治污设施的运行情况。企业主、设备运维人员、环保局人员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的“环保用电监管”APP了解每个车间用电量的在线监测情况,从而实现对产污、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控。
国家正在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打胜净土保卫战,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各省市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政策,也相继颁布有关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管平台等相关政策,针对性地对企业内的环保设施、设备运行状况作出检测控制,限度发挥环保设备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并为部门能够动态掌握治污治理执行情况和异常预警提供支持。
“互联网+环境监察”,打击违法行为 建立完善环保网格动态机制,加强环保网格与社区网格的合作,加大环保与城管的协同,实现了时间发现问题,时间在线督办,时间现场整改,时间上报结果。并通过采用无人机、监控云平台和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新手段开展环境监察工作,依靠智慧环保APP,网格平台进行合作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和环保网格员的“触角”作用,实现环境监察管理的精细化、化和科学化。
企业环保用电监管系统
1、 环保用电在线监测也叫环保用电监管系统,集业总用电量、生产设施用电量、环保治理设施用电量等监管功能于一身,确保企业的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以达到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将环境监管关口从监督企业污染排放前移至监控企业用电量,对辖区内重点涉气企业的产污、治污、排污全过程实行24小时监测,并根据企业总用电量、生产设施用电量、环保治理设施用电量平衡原则实施环境监管,确保企业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少因排污不达标造成的资本浪费。
治污设施分表计电哪几家在做?
投资环保用电在线监测,选择厂家是关键,目前市场上的环保用电在线监测厂家代理价格主要与其配置型号有关,规格种类、型号多样,不同厂家每种型号的产量、成品规格等参数不一样,所以价格也是不同的。
力安科技环保用电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统平台,在治污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来自感知层设备(传感器)、网络层设备以及应用层来进行组建。感知层设备监测相关设备的各项指数情况,网络层设备将感知层设备的数据上传至应用层设备,再由应用层设备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方案使用力安科技工业级物联网网关T作为网络层设备通过内置4G通讯模块,将感知层的数据上传到处于应用层的企业后台。企业生产优化调度与控制管理在前面收集、反馈感知层(传感器)的相关信息数据。完成基于物联点的企业智能化的环保用电监管方案,以达到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物联网+环境监控”,实时监测重点区域 网格化、精细化、化和共享化,让智慧环保成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新名片,有力助推了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收集整理了全区所有四级环保网格内的环境要素信息,编制了全区环保网格地图,构建了环保网格化监察管理子系统,对企业实行环保网格化监察管理,并要求重点监管企业安装监控摄像头,连入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监控摄像头就像一双双“火眼金睛”,时刻紧盯每个污染源,相关监测数据和监控信息远程传输到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一旦数据异常,系统自动报警,人员立即出动。
01、环保难点
到2020年三大保卫战具体指标:全国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5%以内;近岸海域水质优良(Ⅰ、Ⅱ类)比例达到70%左右;、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减少15%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减少1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02、政策文件
{图片}
03、环保监察难点
1.企业数量多,行业类别多,工艺错综复杂。
2.仅仅只有少数有组织排放的规模化大企业纳入了自动监控,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监管手段。
3.缺乏重污染天气下应急响应和对停产、限产、错峰生产企业的有效监控手段。
4.对于企业环保监管,缺乏***监管指标和预警手段。
5.监察人员有限,监察力度要求又非常大,无法避免漏查问题。
04、企业痛点
1.环保设施运行状况难以实时监测。
2.环保设施停运故障无法及时报警。
3.环保设施运行数据难以留证,无法自证守法。
4.环保数据无法自动申报。
05、解决方案
1.互联网架构
系统将可以通过PC、平板、手机APP访问。云端统一部署,升级方便快速。
2.***监控
系统对排污和治污设备进行不间断用电监控,判断启停时间点,能够进行排污治污联动监控。
3.异常管理
企业生产或排污要按规定运行,一旦超出计划外的任何启动和停止状态,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进行手机信和APP推送。
4.停限产执行监控
可以制定停产和限产计划。在停产限产计划内,对排污和治污设备做有限制的启停计划,超出计划外则报异常。
06、网络结构
{图片}
依托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深度融合新兴信息技术,强化前端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推动环境信息数据整合利用,为加快推进我市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管科学化、精细化、化水平,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美丽新濮阳提供坚强保障,全力构建科学治污、治污、协同治污的环保新格局。
07、产品介绍
{图片}
电参量采集
三相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功率、有功/无功电能、频率、功率因数、电压/电流2-31次分次谐波测量及总谐波含量、大需量及发生时间、电压及电流不平衡度等。
通讯
LoRa无线通讯,470MHz,200-300m。
RS485通讯,ModBus-RTU协议。
特点
导轨安装,穿刺夹/磁钢取电,可加装铅封盖,防止私自拆卸;
区域无线通讯;
不需要铺设二次线和通讯线。
{图片}
环境污染源具有区域型、分散性、多源性等特点,污染因子多,数据量大。为提高企业污染物减排监控水平,加强环境违法行为处置能力,提升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水平,亟需将环境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结合,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应用到各层次的环保领域中,构建统一的智慧环保大数据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信息共享等服务,实现环保信息化和智能化.
电参量采集
三相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功率、有功/无功电能、频率、功率因数、电压/电流2-31次分次谐波测量及总谐波含量、大需量及发生时间、电压及电流不平衡度、漏电流、温度等。
通讯
LoRa无线通讯,470MHz,200-300m。
RS485通讯,ModBus-RTU协议。
{图片}
08
平台介绍
平台功能
实时监控
采集现场信号,包括企业总用电、生产/污染治理设备用电信息。
治污设备异常运行实时报警
通过关联分析、超限分析、启停时间分析,及时发现治污设备未开启、异常关闭及减速、空转、降频等异常情况。
应急减排分析
系统能够根据环保局发布的错峰生产和应急预案自动判断分析,对企业拒执行指令、违规生产等状况及时向***预警。
企业运行分析
环保监管平台自动生成企业运行诊断报告,配合环保监察部门分析设备环保设备运行情况,以便更准确。
异常数据申报
提供企业主动上报异常,支持审核驳回之后重新申报提交审核。
数据挖掘
对企业用电情况进行预测,预判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异常提前预警。统计数据的准确率,有效解决数据真实***问题,排除数据弄虚作假的可能性。
平台界面
多种传感器分类监控。
信息时代采用信息技术主动研判环境信息行为,已成为当前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率先在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监管”等信息技术手段,建成了智慧环保云平台,对环境信息资源完成了“汇集、共享、分析、决策、指挥”体系化建设。在河道治理、大气防控、固废管理等污染攻坚上,充分利用云平台数据,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安装了环保用电监控在线系统的企业,均清晰地在分布图上显示,运转正常的企业呈现绿色,出现问题的企业则显示为红色。该平台根据预设的启停阈值,判断生产时间和治污设施运行时间是否吻合,与停产限产计划是否有时间冲突。通过关联分析、超限分析、启停时间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环保治理设备是否有异常。
利用目前成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监控技术,基于SOA体系架构建立成熟的应用支撑技术体系,同时采用统一的数据引擎总线技术,利用空间数据引擎实现统一的空间数据管理。采用国内主流GIS软件平台实现各种服务的建立、发布、共享,并能够提供二次开发接口。在此基础上,通过用户集成、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地图集成、流程集成等多种集成方式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集成环境。***终端通过B/S、C/S以及移动终端等进行应用。
数据交换与共享,包含有纵向和横向的交换和共享,基于环保信息交换规范、信息互通规范,串联融合打通己建及新建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整合开放共享,让环保局各部门之间和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融会贯通,实现跨平台、跨部门、跨系统的互联互通。
平台构架
◆ 感知层:前端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单元、箱体及其附件组成。
◆ 传输层:可以采用有线或4G等方式传输各种监测数据;
◆ 平台层:数据服务云平台,依托在前端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提供跨区域、全时间、多层次的数据挖掘和对比,为科学监管大气污染提供数据支撑;
◆ 应用层:面向各级管理部门,实现基于Web的污染源实时数据在线监测、污染源超标报警、以及面向不同需求的各种管理与统计分析。